![]() |
|
中文名: | 德安县 |
所属地区: | 中国 九江市 |
下辖地区: | 林泉乡 聂桥镇 吴山乡 磨溪乡 爱民乡 邹桥乡 塘山乡 车桥镇 |
面积: | 863.0平方公里 |
人口: | 158173人(2006年末) |
机场: | 九江庐山机场 |
电话区码: | 0792 |
邮编区码: | 330400 |
什么是三维地图三维电子地图,或3D电子地图,就是以三维电子地图数据库为基础,按照一定比例对现实世界或其中一部分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三维、抽象的描述。网络三维电子地图不仅通过直观的地理实景模拟表现方式,为用户提供地图查询、出行导航等地图检索功能,同时集成生活资讯、电子政务、电子商务、虚拟社区、出行导航等一系列服务。德安县 - 历史沿革 德安县历史悠久。《尚书·禹贡》:夏禹治水,“过九江至于敷浅原”。蔡沈《书经集传》:敷浅原即今之德安县。建国后,考古工作者在全县各地发现新石器和夹砂红陶,证实远在夏以前就有先民在这里劳动生息。 先秦 春秋战国时属楚地,亦曾属吴地,并曾为吴楚分界之地,俗叫楚尾吴头。秦属九江郡。 《通典》:江州理寻阳,春秋时属楚。《史记》:吴地,斗牛分野,今之会稽、九江、丹阳、豫章、庐江、广陵、六安、临淮郡。《春秋大事年表》:大江自西来,流入江南安庆府宿松县界,南岸为江西九江府德化县界,楚地止此,从此入吴境。《晋书》:战国时,其地为吴楚分。《太平寰宇记》:战国属楚。《十道志》:秦为九江郡。《九江府志》:秦始皇二十四年,王翦灭梦、虏王负刍,明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,而今江右皆称九江郡。 按明周振创修《德安县志》:周元王三年,越灭吴;周显王四十六年(前323),楚灭越,尽取故吴地(与《纲目》吴地异),以为属楚之证。今详《通鉴》,载在周显王三十五年(与《史记》四十六年异),楚灭越。《纲目》分注云:尽取吴故地,东至浙江。所谓故地者应是姑苏等地至九江等郡,春秋时已半属楚,不自灭越之后始也。 德安在春秋时,属吴属楚的具体时间不甚详细,但战国时属楚是无疑的。汉西汉在敷浅原建历陵县,属豫章郡,东汉仍其名。 《汉书·地理志》:汉高祖置豫章郡,辖历陵、南昌、彭泽、柴桑等十八县。历陵有傅易山,傅易川,古文以为敷浅原。王莽篡汉,改历陵县为蒲亭。莽灭,东汉复历陵县。《后汉书·郡国志》:豫章郡辖历陵、南昌、柴桑、艾等十八县和两个候国。 三国,历陵县,属鄱阳郡 晋历陵县,属鄱阳郡。 隋,柴桑县改浔阳县,再改彭缚蠡县,再改彭城县,再改湓城县,属九江郡。 ![]() 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:武德四年(621),置江州郡领湓城、浔阳、彭泽三县。五年,分湓城县置楚城县。八年,又废楚城县入浔阳县。明嘉靖《九江府志》:武德八年(625),又以历陵故址立蒲塘场。贞元中(785—805),刺史韦沆,以蒲塘驿去州运,权割三乡为两税场,曰蒲塘场,寻废。咸通五年(864),刺史李章,复置蒲塘场。(按《太平寰宇记》:咸通三年还浔阳,四年复为场)。 五代,德安县,属江州路。 《太平寰宇记》:吴杨溥乾贞元年即顺义七年(927),升蒲塘场为德安县,南唐仍其名。《文献通考》:南唐德安县有石鼓山、敷阳水。 宋,德安县,属江州路。 《宋史·地理志》:江州,浔阳路,开宝八年(975),降为军事,大观元年(1107),升为望郡。旧隶江南东路。建炎元年(1127),升定江军节度。二年置安抚、制置使,以江、池、饶、信为江州路。绍兴元年(1131),复为二路,本路置安抚大使。嘉熙四年(1240),为制置副使司治所。感淳四年(1268),移制置司黄州。十年还旧治。县五:德化(唐浔阳县,南唐改)、德安、瑞昌、湖口、彭泽。监一:广宁(铸铜钱)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六,德安 “(江)州西南九十四里,四乡一镇,有傅阳山,敷浅水”。 ![]() 元,德安县,属江州路。 《元史·地理志》江州辖县:德安、德化、瑞昌、湖口、彭泽。 明,德安县,属九江府。 清,德安县,属九江府。 民国元年(1912)冬,全省废旧制,立十三府,德安县属九江府。民国三年(1914),全省划为四道,德安属浔阳道。民国十五年(1926)废四道,各县直属省政府。民国二十一年(1932),全省划为十三个行政专区,德安县属第四行政专区,专员公署一度驻德安县城。民国二十四年(1935),全省缩改为八个行政专区,德安县属第五行政专区。民国二十六年(1937),“七七事变”后,为了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,全省增为十一个行政专区,将第五行政专区之九江、星子、德安、瑞昌划为第九行政专区,专员公署抗日时驻德安岷山。抗战胜利后仍为第九行政专区,至解放前夕。 中华人民共和国 德安县,属九江专区,又改九江市。 德安县 - 人口民族![]() 德安县人口以汉族为主,少数民族的情况在县志上没有记载。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,德安县有畲族、回、壮、土家、侗、苗、满、彝、蒙九个少数民族。截止到2002年底德安县有少数民族人口400余人。其中人口最多的是畲族,共228人。畲族主要公布在邹桥乡石门村161人,车桥镇义门村67人,均是1969年由浙江新安江移民到此。其次是回族,主要居住在县城一带。 德安县 - 行政区划![]()
德安县 - 地理气候德安县地处江西省北部,南浔线中段,东接星子,南邻永修,西毗武宁,北接瑞昌、九江。地理座标界于东经115°23′—115°50′,北纬29° 16′—29°35′之间,东西长42.6公里,南北宽40.8公里,德安县总面积863.0平方公里,占全省总面积的0.56%。
![]() 德安县属低山丘陵地区,南北高、东南低,三面环山,东南角临近鄱阳湖滨;北有幕阜山东延余脉—茶子山、潘狮山、金盆寺绵延构北部低山地形;西南有小岷山呈北东及东西延伸,构成南部低山地形;中部广大丘陵地带尚有彭山呈北东展布高耸。一般山岭海拔高度200-600米左右,最高峰为西北部茶子山海拔为 665.1米。最低处为东南角共青天南湖郑泗一带海拔15米,为德安县泾流分口处。 德安县低山面积约169.1平方公里,占德安县总面积19.6%,丘陵地区面积约为558.4平方公里;占德安县总面积64.7%,滨湖波状平原(包括临近鄱阳湖的岗丘缓坡和博阳河两岸的河谷阶地)面积约135.5平方公里,占德安县总面积的15.7%。 水文 气候 德安县 - 自然资源![]() 德安县属低山丘陵地区,南北高、东南低、三面环山、东南角临近鄱阳湖滨,北有幕阜山,东延余脉-茶子山、潘狮山、金盆寺绵延构的北部低山地形,西南有小岷山呈北东及东西延伸,构成南部低山地形,中部广大丘陵地带,尚有彭山呈北东展布高耸。一般山岭海拔高度200-600米左右,最高峰为西北部茶子山,海拔665.1米。最低处为东南角南湖郑泗一带海拔15米,为德安县泾流分口处。 德安县低山面积约183.6平方公里,占德安县总面积19.6%,丘陵地区面积约为606.4平方公里,占德安县总面积64.7%,滨湖波状平原(包括临近鄱阳湖的岗丘缓坡和博阳河两岸的河谷阶地),面积约为147.4平方公里,占德安县总面积的15.7%。 德安县土壤由泥质岩类风化物(占总面积55.89%,石灰岩类风化物占22.57%),石英岩类风化物(11.22%),第四级红色粘土 (7.48%),河积物(2.04%),湖积物(0.76%),紫色泥岩(少量)等七类成土母质发育而成,可分7个土类,10个西类,29个土属,79个土种。 德安县是长江中下游得要成矿带中令人瞻目的区段之一。区内矿产丰富,品种齐全,已发现矿产地六十余处,主要有铝、锑、金、银、铅锌、铜、铁、石申、萤石、重晶石、煤、磷、石灰石、花岗石、大理石等二十余种矿产,其中铝、锑、萤石等矿产在全省、全中国享有盛誉。 德安县 - 经济状况![]() 开放型经济较快发展,民营经济迅速崛起。坚持实施大开放战略,五年累计引进内资33.18亿元,外资6181万美元。特色产业园初具规模,已开发面积3168亩,引进企业93家,投产企业60家,入园企业累计总投资15.8亿元。产业聚集效应明显增强。民营经济快速发展,到2005年,民营企业已发展到319家,注册资本54969万元,民营经济纳税7800万元,占财政总收入的54.2%,成为财政增收的主要动力。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,城乡面貌显著改善。德安县实现乡乡通油(水泥)路,村村通公路,行政村道路硬化率达90%。完成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。完成了义峰路降坡、内环路改造、雁家湖水厂一期、文化影视大楼、文化广场、时代商城、时代广场等市政工程和一大批商住楼及检察院、公安局、财政局、供电公司等办公大楼,城市框架进一步扩大,城市化步伐进一步加快。“十五”期末,德安县城市化率达 32.4%。交通、通讯、电力、供水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。 德安县 - 社会事业![]() 德安县 - 学校列表![]() 德安县白水街乡中学 德安县第一中学 德安县第二中学
德安县 - 德安名人“世界杂交水稻之父”袁隆平 世界名模吕燕(德安萤石矿) 名导演李安(代表作《卧虎藏龙》,《断背山》) 德安县 - 重要史实![]() 抗日英烈柴敬忠牺牲地。柴敬忠,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39师716团上校团长。1938年10月25日,日军向德安进犯,柴部奉命迎击,激战3小时,将敌击溃。敌复以3000兵力猛攻,并分兵绕至义峰,攻县城南门,柴部腹背受敌,乃亲率敢死队,冲入敌阵,与敌肉搏,26日27日在老虎山阵地击退敌进攻 10余次,战斗中身中数弹,壮烈殉国。 |